近年來,合肥市瑤海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創新實施電教遠教“五提工程”,著力抓作用發揮、補短板弱項、樹陣地品牌、強隊伍力量、求學用實效,推動電教工作提質增效,助推黨員教育走深走實。
實施“功能提級”工程,發揮疊加優勢“作用力”。與時俱進更新理念,積極拓展黨建宣傳、黨員教育、黨群服務“功能鏈”。把深化黨建宣傳作為工作“閃光點”,樹牢“大黨建”格局下的“大宣傳”理念,加強主題策劃,嫁接多元平臺,深化傳播交流,不斷增強組宣工作融合度、顯效度。把加強黨員教育作為工作“立足點”,充分挖掘“互聯網+黨員教育”潛力,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多元化黨員教育平臺,推動電教資源進小區、進學校、進商場、進樓宇,以“嵌入式滲透式”教學,實現線上線下優勢互補、有機銜接。把服務黨員群眾作為工作“支撐點”,統籌兼顧“組織要求、黨員需求、群眾訴求”,開展社情民意調查、基層理論宣講、志愿服務等“遠教+”活動,推動資源共享、站點共用、黨群共育。
開展“資源提升”工程,凸顯黨建特色“挖掘力”。把本土黨員教育特色資源轉化利用好,大力充盈、激活黨員教育“源頭活水”。著眼破解制片“創作不精”問題,堅持“思想+藝術+技術”三性融合,從基層治理的源泉中提煉素材、萃取題材,打造政治選材嚴、思想開掘深、藝術創作精、技術運用活的精品力作;著眼破解制片“運用不夠”問題,堅持“觀學+展播+評比”三式聯動,推進電教遠教資源進組織生活“一月一片”觀摩學習機制,邀請作品中的人物走下銀屏,擔任主講人,現身說法,充分利用瑤海先鋒網、區級黨群服務中心等網上網下各類渠道,以持續“大流量”凝聚強大“正能量”。著眼破解制片“韌勁不足”問題,堅持“隊伍+經費+責任”三位一體,采取區委組織部主導主抓、專業力量主力主創、基層黨組織主體主場的分工運作機制,構建“縱橫聯動、內外合作、優勢互補”的制片工作格局和資源開發建設、立項管理、評用獎補的全方位“保障網”。2021年以來,拍攝《忠誠到永遠》《“拼命三郎”張迎賓》《致敬春光里的一抹紅》《“勝利”的一課》《箏心有歸處》等優秀黨員教育電視片50余部,連續兩年獲得市級評選最佳組織獎。
開展“陣地提檔”工程,強化接軌群眾“活躍力”。按照“根深葉茂、遍布街居、直插基層”的目標,建好用好管好電教線上線下兩個陣地。聚焦先鋒平臺,推動網上紅色課堂建設,定期發布“遠教學習資源包”,生動講好瑤海黨建故事,創新策劃網絡宣傳活動,擴大紅色課堂傳播聲量,讓網上陣地“揚正氣、有朝氣、接地氣、有人氣”。發揮勝利路街道紅旗社區、和平路街道綠苑社區作為省級示范終端站點的引領帶動作用,在全區82個電信模式遠教終端站點、11個互聯網模式站點中培育3個學用示范基地、7個市級示范站點、13個區級示范站點。充分利用小區黨群議事亭、黨建文化廣場等資源的“空間價值”,采取“學習資料入架+宣傳標語上墻+宣傳景觀布點”的方式,創新打造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學習角13個,開展“遠教站點接入為民服務大廳”示范點建設,推動點狀式陣地向集約式陣地轉型升級,壯大黨員教育“主流陣地”。
開展“隊伍提優”工程,提升電教工作“戰斗力”。著力打造一支全面過硬的電教遠教骨干隊伍,選樹優秀站點管理員、平臺信息員、學用標兵、制播能手,不斷激發電教遠教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熱情。針對黨建信息宣傳,組建“紅駿馬?輕騎兵”宣傳隊伍,通過集中輪訓、“1對1”上下指導、“1+N”師徒幫帶等具體舉措,全面提升電教信息員把關能力、撰寫能力、攝影能力等。針對遠教站點管理,通過導師幫帶、業務輪訓、觀摩交流等,采取“月初提醒+月中檢查+月末通報”的方式,壓實組織員、宣傳員、信息員、技術員、輔導員“五大員”責任。針對電教制片工作,運用頭腦風暴法、SWOT分析法、觀摩評比激勵法、短視頻實操教學等先進教學理念,破除基層隊伍本領恐慌,培育制片骨干、評審專家、制作團隊“三支力量”。
開展“學用提效”行動,激活載體創新“驅動力”。堅持“以學促用、以用為本”,適應新媒體時代黨員遠程教育要求,不斷創新教學活動、豐富載體手段,增強全區各級黨組織“全程抓”的責任意識和廣大黨員干部“全員學”的政治自覺。實施“百名榜樣上講臺”活動,用典型力量促進廣大黨員干事創業。實施“千堂黨課流動講”活動,用輕便方式促進廣大黨員加強修養。開通“云支部黨建直播間”,用靈巧手段促進廣大黨員接受教育。開展“四季遠教伴你行”活動,推出“春生”學習季、“夏長”行動季、“秋收”服務季、“冬藏”提升季四個主題季節活動,打造家喻戶曉的學用品牌。將“固定學習日”制度與“三會一課”“主題黨日”等黨內制度有效結合起來,創新構建集“黨性鍛煉日+政治體檢日+黨員奉獻日”為一體的“10號遠教課堂學習日”制度,推動黨員教育融入日常、抓在經常、干在平常。